專題座談

專題座談 1【全人服務的紮根:從多元感官服務開始】

融合、拓展及參與
2019年11月05日(二) 11:00—12:20 (80分鐘)
10樓1001會議廳

議程介紹

本場座談由視障服務與全人服務的關係切入,揭示全人服務要紮根,在規劃文化近用工作時,可以優先考慮需要較多資源的視障族群。因為視障族群需要較基礎的素養教育,為視障者考慮而設計的服務,包括了較精確的口述影像語言描述、觸摸輔具的操作學習等等打開多元感官的體驗,相關的多元感官設計,其實能成為服務所有參觀者的全人文化近用基礎。
-安妮‧李斯特 女士(Ms. Annie Leist)
【文化近用:多感官博物館體驗】
將於本場座談中探討博物館如何創造多感官體驗以提供無障礙服務,並討論如何進一步提供所有觀眾更多選擇性、自主性、意義與全人的體驗。
-趙又慈 女士
【從視障服務到全人友善博物館: 一個訊息設計的觀點】
真正的全人文化近用,不只是形式上讓所有人都進入文化場域,而是要讓每個參與者都能近乎同等地領會文化活動的內容意涵。以博物館的展覽情境為例,為了讓先天失明的視覺缺損者能夠了解展覽最主要的知識與內涵,並擁有接近一般人的參觀體驗,在導覽設計上需要精選解說內容,並針對必要的視覺概念設計幫助理解的輔具。這個工作能幫助展覽發展出多元感官的展覽陳設與解說訊息,在服務視覺缺損者之外,也能豐富其他參觀者的理解與感受。
-吳麗娟 女士
【解析「家.屋」全人文化近用展示體驗區的實踐】
講者將以其在國美館的工作經驗,簡要分享從推動「視障服務示範館」到拓展其他特殊需求族群服務業務的成果,並聚焦闡述其心得與實踐策略——應用客製化的視障服務作為,結合零障礙近用的展示設施與寓教於樂的教育推廣活動,即能更細緻地邁向「全人友善」的博物館教育目標,從而在一個小展覽室體現「社會共融」的美術館近用情境。

講者

主持人

陳俊宏 先生

  • 國家人權博物館 館長

東吳大學政治系專任教授,美國芝加哥大學社會科學碩士、英國倫敦政經學院政治學博士。主要研究領域為人權理論、當代政治哲學、國際政治理論。曾獲東吳大學優良教師獎(Outstanding Teacher Award, Soochow University, 2007、2010、2011)。曾經擔任東吳大學張佛泉人權研究中心主任(2014-2017)、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(2011-2013)、 國際特赦組織台灣分會理事(2008-2010)、行政院「人權保障小組」委員(2009-2010)。在擔任台灣民間真相與和解促進會理事長期間曾協助編輯《記憶與遺忘的鬥爭:台灣轉型正義階段報告》(共三卷)。其他著作包括《人權、正義與差異政治》 、《教育正義》等。


與談人

安妮.李斯特(Annie Leist) 女士

  • 美國藝術家、博物館教育人員及文化近用顧問

安妮‧李斯特(Annie Leist)是來自紐約的藝術家,教育家和文化近用倡議者。她曾在許多主流文教機構任教及擔任諮詢顧問。而她的藝術作品亦多次於個展及團體展覽中展出,同時也被海內外企業或學術機構收藏。


與談人

趙又慈 女士

  • 口述影像發展協會 資深訊息設計師/講師
  • 人我之間有限公司 負責人

趙又慈女士是推動臺灣口述影像服務最主要的講師、製作人和諮詢顧問。長期擔任電視、電影、表演藝術、博物館等領域之視障者文化近用服務設計與教育訓練。趙女士的專長為整合傳播、藝文、教育及數位科技的跨領域資歷,由口述影像理論出發,考量溝通互動的訊息接收特性,設計開發適用於全人近用的文化素養教材、觸覺輔具及服務介面。


與談人

吳麗娟 女士

  • 國立臺灣美術館教育推廣組助理研究員

前後在非營利及公辦民營藝術館,累積近十年以展覽業務為主的藝術行政經驗後,吳麗娟 2012 年年底加入國美館,並轉換業務軌道到教育推廣部門,透過「視障服務示範館」的任務挑戰,接受當代新博物館學的洗禮,也深刻體察落實美術館平權近用之必須,自此積極推動該館其他特殊需求族群的近用服務專案,並於 2017 年提出「全人友善」的共融理念,且於 2019 年以教育展結合視障服務與通用設計原則,完整實踐該理念於展覽內容、展示設施及推廣活動中。


意見交流

我要留言 *您必須登入才能留言